具身智能“落地时刻”:亿元大单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2025-10-13 21:30:00 / 人气:3



亿元大单频现,具身智能商业化加速

近期,国内具身智能领域频现亿元级订单,智元机器人与原力无限相继拿下大单。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达成合作,龙旗科技下达数亿元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预计部署近千台该型号机器人,前期将重点应用于平板产线,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消费电子组装制造场景的批量落地,该机器人可在柔性抓取、多工位协同、产线数据联动等环节发挥AI交互和协同功能。原力无限与时华文旅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项目金额2.6亿元,双方围绕“机器人 + 文旅”战略赛道合作,打造全国首批具身智能智慧景区样板工程,标志着具身智能从“验证期”进入可复制、可规模化落地的阶段,推动其从“实验室”向商业化推进。

此外,今年下半年国内还有多笔亿元级人形机器人订单达成。9月11日,深圳慧智物联与智平方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未来三年内部署逾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订单金额接近5亿元;9月3日,优必选获得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S2为主,今年内启动交付;7月,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共同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标包金额1.24亿元。

谨慎交付模式背后的顾虑

尽管近期机器人行业订单金额屡创新高,但绝大多数合同的交付节奏都较为谨慎,几乎都是先交付50到100台,等在实际场景中跑通流程、验证效果后,再逐步扩大交付规模。这种交付模式体现了双方各自的顾虑:
 • 采购方:先用小批量订单试水,能更稳妥地测算投入产出比,避免盲目大规模采购带来的风险。在具身智能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实际应用效果和稳定性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采购方通过小批量采购,可以在实际生产或运营场景中对机器人的性能、效率、可靠性等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实际效果决定是否进一步扩大采购规模,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 机器人企业:借助真实场景的工况测试设备,刚好能发现技术短板,进一步优化硬件可靠性和软件适配性。实际场景中的工况复杂多样,与实验室环境有很大差异,通过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小批量部署,机器人企业可以收集到更多实际运行数据,发现机器人在硬件、软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为后续大规模交付奠定基础。

行业发展的思考:冷静沉淀长远规划

在订单狂欢之下,行业需要冷静沉淀。眼球和订单是早期行业不可或缺的燃料,它们能够为具身智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关注度,帮助企业快速发展。然而,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把聚光灯错当成终点线,把故事直接当财报。具身智能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还不够成熟,市场应用也尚未完全普及。企业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短期的订单和关注度而忽视了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优化。在追求商业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脚踏实地,注重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具身智能行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迎来真正的“落地时刻”。

作者:天美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美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