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电影恐集体扑街:从 “吃人血馒头” 到题材疲软,问题出在哪?
日期:2025-07-14 10:03:00 / 人气:5

每年暑期档本应是电影市场的 “黄金战场”,但今年的影迷们却普遍捏着一把汗。从 6 月开局的一片低迷,到 7 月、8 月定档影片接连被唱衰,曾经靠黑马逆袭点燃市场的暑期档,如今却被 “烂片预警”“票房扑街” 的声音包围。网友直言:“去年《默杀》的黑马神话难再现,今年暑期档怕是要集体翻车。”
全明星阵容成 “烂片预警”?《长安的荔枝》难承爆款期待
作为 7 月打头阵的重点影片,影版《长安的荔枝》本被寄予厚望。导演大鹏近年凭借《年会不能停》等作品积累了 “票房黑马” 体质,马伯庸 IP 自带流量,再加上全明星阵容加持,看似手握 “王炸”。但网友却并不买账:“明星越多,烂片概率越大,《酱园弄》就是前车之鉴。”
6 月上映的《酱园弄》集齐多位影帝影后,最终却以惨淡票房收场,让观众对 “全明星阵容” 产生抵触。更关键的是,剧版《长安的荔枝》已先行播出,剧情悬念提前揭晓,影版的新鲜感大打折扣。有影迷吐槽:“剧版刚追完,影版节奏再快也没惊喜了,何必花钱看浓缩版?” 尽管大鹏擅长在 IP 中加入创意巧思,但在观众对 “全明星 + IP” 套路审美疲劳的当下,这部影片的爆款之路注定坎坷。
“吃人血馒头” 引争议:《恶意》陷舆论反噬
陈思诚监制的《恶意》本靠 “伪新闻记录” 预告片赚足眼球,张小斐的冷冽女记者形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但影片刚上映就陷入 “消费真实案件” 的争议漩涡 —— 故事原型改编自一场真实社会案件,却将案件中房地产销售身份的母亲,改为电影里的底层陪酒女。
“把受害者母亲塑造成陪酒女,是为了强化猎奇感吗?” 网友的质疑声浪不断,直指陈思诚 “厌女本性”“不尊重案件原型”。在观众对社会议题敏感度日益提升的今天,这种为博眼球而歪曲真实人物的操作,无疑触碰了舆论红线。有影评人指出:“悬疑片的核心是人性探讨,而非靠消费苦难制造话题,《恶意》的舆论反噬,给热衷改编社会案件的创作者敲响了警钟。”
题材小众 + 导演口碑下滑:《东极岛》《花漾少女》难破困局
传统大片《东极岛》集结倪妮、朱一龙等大牌演员,全员 “扮丑” 塑造渔民形象,试图靠 “写实感” 突围。但网友并不买账:“演员晒黑不等于电影好看,题材太小众了。” 影片聚焦 “解救英军战俘” 的故事,3 小时时长若仅围绕单一事件展开,极易陷入叙事拖沓的困境。更致命的是导演管虎近年口碑下滑,多部主旋律大片接连扑街,让观众对其 “江郎才尽” 的质疑声不绝:“这次怕是又要重蹈覆辙。”
另一部《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则因 “山寨感” 和小众题材受限。影片被指模仿《黑天鹅》,名字中的日系元素进一步缩小受众,唯一亮点张子枫的 “阴鸷少女” 转型,也难敌 “题材冷门” 的短板。而她与成龙合作的《捕风捉影》同样不被看好,网友直言:“成龙号召力大不如前,单靠张子枫撑不起票房,大概率成暑期档炮灰。”
暑期档遇冷启示录:流量套路失效,内容为王再成共识
从去年《默杀》的黑马逆袭,到今年《酱园弄》的扑街开局,暑期档的风向早已改变。观众不再为 “全明星阵容”“IP 光环” 盲目买单,对题材创新、情感共鸣、价值观表达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来看,唯有主旋律大片《731》数据亮眼,有望成为暑期档少数赢家,但独木难支。
网友感慨:“电影人们该醒醒了,别再沉迷流量套路。” 无论是 “吃人血馒头” 的争议,还是题材疲软的吐槽,都指向同一个问题:脱离真诚创作的作品,终究会被市场抛弃。今年暑期档的集体遇冷,或许是市场的一次 “自我净化”,倒逼创作者回归内容本质 —— 只有尊重观众、敬畏题材,才能让电影市场真正恢复繁荣,再现暑期档的黄金时代。
作者:天美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郑欣宜:从《歌手》意外退赛到积...07-14
- 关婷娜:赵本山的 “御用老伴”,...07-14
- 张檬自曝儿子便血经历:细菌感染...07-14
- 暑期档电影恐集体扑街:从 “吃人...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