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牛来袭,债市真的毫无机会?
日期:2025-08-23 13:32:01 / 人气:27

2025 年以来,A 股市场迎来强劲上涨行情,上证指数年内涨幅达 12.8%,创业板指更是斩获 22% 的亮眼涨幅,股市一派沸腾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市的沉寂,30 年期国债 ETF 年内下跌逾 2%,6 月以来跌幅进一步扩大至 4%,股债 “跷跷板效应” 再度凸显。面对股市的牛气冲天,不少投资者产生疑问:债市难道真的全无机会了吗?答案其实并非表面那般简单。
股债 “跷跷板”:阶段性影响而非核心决定因素
股债 “跷跷板效应”,本质上是市场资金风险偏好转换的直接体现。在股市上涨阶段,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更愿意将资金投入权益市场博取高收益,这就导致债市资金被动流出,债券价格承压下跌;反之,当股市陷入低迷,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资金又会回流债市寻求稳定收益,推动债券价格上涨。
但需要明确的是,这种 “跷跷板效应” 对债市的影响通常是阶段性的。真正决定债市长期趋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基本面。债券作为固定收益工具,其未来现金流(票息与本金)的确定性,紧密依赖于宏观经济走势、通胀水平以及货币政策的变化。而利率变化预期,正是经济基本面的金融化表达,直接反映了宏观经济增长、通胀情况和货币政策的变动方向,市场也会根据利率预期来调整债券买卖行为。
当经济基本面走弱时,市场通常会预期央行将采取降息措施。降息意味着未来新发行债券的利率会更低,那么现有利率相对较高的债券价值就会上升,投资者会争相买入,进而推高债券价格,同时压低市场利率水平。反之,若经济过热,加息预期升温,现有债券吸引力下降,价格则会承压。
此外,通胀预期对债市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如果市场判断未来物价将持续上涨,那么持有债券的实际收益会被通胀侵蚀,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利率来补偿通胀风险,这将直接导致债券价格下跌;而当通胀回落或经济走弱、通缩风险显现时,投资者更愿意持有债券获取稳定收益,利率预期下降,债券价格随之上涨。
这些由经济基本面衍生的因素,相比股市短期波动,对债市的影响更具决定性和持久性。
从近期经济数据来看,经济边际走弱的迹象已较为明显:7 月新增贷款自 2005 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同比下滑,消费和投资数据也均有回落。按照正常逻辑,这样的经济基本面本应给债市提供支撑,但现实却是债市在股市强势和政策扰动下持续下行,似乎对经济数据 “失去了敏感”。不过,这种背离并不会长期持续,债市最终仍会回归到基本面与政策面的指引轨道上。
眼下,尽管股市走牛推高了市场风险偏好,债市整体表现不容乐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债市完全没有机会,波段性机会依然存在。
债市机会何在?把握波段,理性配置
在股市牛市行情下,债市的整体性价比确实不高,但并非毫无操作空间,波段机会值得关注。当前债市的操作思路也较为清晰:适合低吸,而非追涨,核心策略是 “高了卖、低了买”。那么,如何判断 “高” 与 “低” 呢?
跟踪 10 年期和 30 年期国债收益率,是把握债市波段机会的关键。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债市的 “锚”,是最常用的市场基准;3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则更能体现市场对经济的长期预期。需要注意的是,债券价格与到期收益率呈反向变化关系 —— 到期收益率上涨,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到期收益率下跌,债券价格则会上涨。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购买了一只票面利率为 2% 的 10 年期国债,面值 100 元,到期可兑现 102 元。当股市上涨引发投资者抛售国债时,国债供给增加,若需求不变,你手中的国债价格可能会跌至 98 元,此时对应的收益率就变成了 4.1%(4÷98);反之,若市场追捧国债,价格上涨至 102 元,收益率则会下降至 1.96%(2÷102)。
回顾过去十余年,中国债市的长期趋势呈现出收益率震荡下行的特征,这也使得 10 年国债 ETF(511260)净值长期 “震荡上行”,累计回报超过 30%。但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并非单边上涨,而是伴随着多次债牛与债熊的波段切换。
2006-2013 年间,受 “钱荒” 和紧缩政策影响,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攀升至 4.8%,债市大幅回调;但随着后续经济放缓、宽松政策落地,国债收益率逐步下行。2020-2024 年,受疫情冲击和货币宽松政策推动,收益率多次创下新低,一度跌至 1.6% 左右。
2025 年以来,受股市走强、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影响,债市受到阶段性扰动,国债收益率止跌回升,目前 10 年期与 3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在 1.76% 和 2.06% 附近徘徊。从历史维度来看,当前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区间,但结合国内经济数据和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利率整体仍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可能。这意味着,债市长期趋势偏向利率下行,但短期内可能还会经历一定的波动。
基于此,债市操作可采取更灵活的策略:若收益率继续上行,债券价格进一步下探,将带来阶段性的低吸机会;而当收益率回落、债券价格反弹时,则可考虑落袋为安,锁定收益。
不过,上述操作建议主要适用于场内产品(如国债 ETF、可交易债券)。这类产品流动性较好,交易成本较低,能够方便投资者及时把握波段机会。对于场外债券基金,由于申赎通常存在较高的手续费和时间成本,并不适合进行短线频繁操作,更应遵循中长期配置逻辑,关注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第一,久期选择。短债基金波动小、对利率敏感度低,适合追求稳健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可作为稳健配置的选择;中长期债基金对利率敏感度高,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能更大程度地放大收益,但在利率上行周期中波动也更大,适合对市场有一定判断、能承受短期波动的投资者。
第二,风险收益权衡。重点关注基金的夏普比率,该比率用于衡量基金在承担单位风险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超额回报。夏普比率越高,说明基金在相同风险水平下的收益表现越优,或在相同收益水平下的风险控制越好,能更科学地帮助投资者评估基金的风险收益性价比。
第三,市场环境匹配。若投资者预期未来利率处于下行周期,可适当增加中长期债基金的配置比例,以获取利率下行带来的收益;若担心利率上行风险,或对市场走势判断不明,选择短债基金或货币基金则能更好地提供防御性,降低组合波动。
理性看待市场:不盲从,找对配置节奏
整体而言,在股市走牛的背景下,债市的性价比确实会大幅降低,即便把握波段机会也十分考验投资者的耐心和判断力。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既不被股市的热度冲昏头脑,盲目追高;也不要在债市的阶段性低谷中丧失信心,一味看空。
股市和债市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逻辑,股市更多反映经济增长预期和企业盈利变化,债市则聚焦经济基本面、通胀和货币政策。市场没有永远的 “单边行情”,不同市场在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机会。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资金使用周期,制定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在股债之间找到平衡,而非简单地 “押注” 单一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作者:天美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毛晓彤签约心心传媒稳坐 “一姐”...08-30
- 贾静雯:金九封面的实力绽放与演...08-30
- 《窗外是蓝星》:8K太空电影邀您...08-30
- 上映 6 天票房 26 万,吴京客串也...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