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换帅罗生门”背后:手机难突围、汽车难产,黄质潘能否止血?
日期:2025-07-31 14:47:38 / 人气:5

从2021年到2024年,魅族在五年内换了四位CEO——黄章亲弟弟黄质潘、吉利系沈子瑜、CFO出身的苏静,再到如今黄质潘回归。频繁的高层更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这家昔日“小而美”手机厂商在吉利体系内的挣扎:手机市场份额常年被归为“Others”,对标华为鸿蒙智行的“无界智行”未能给吉利汽车带来显著加持,汽车业务更陷入难产困局;内部组织动荡,北京、上海、深圳分公司被曝裁员,赔偿标准引发争议……当黄质潘再次接棒星纪魅族CEO,“救火队长”的角色能带领魅族走出泥潭吗?
频繁换帅:战略摇摆与整合困局
魅族的“换帅史”与吉利的整合节奏紧密绑定。2021年,黄章将魅族CEO职位交给弟弟黄质潘;2023年,吉利将旗下星纪时代与魅族合并为星纪魅族集团,沈子瑜出任董事长兼CEO;2024年5月,沈子瑜卸任,苏静接棒;如今,黄质潘重回CEO之位。不到五年时间,CEO换了四次,平均每人任期不足一年半。
频繁换帅的背后,是吉利整合魅族过程中的战略摇摆。沈子瑜任期内推行“手机+汽车”双线战略,试图通过高端化手机业务与吉利汽车形成生态协同——他主导魅族20系列冲击中高端市场,目标用户锁定35岁左右的“成熟魅友”,甚至喊出“三年内回到中高端市场前五”的口号。但现实残酷:潮电智库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魅族手机销量仅20.5万台,市场份额0.4%,仍在“Others”阵营徘徊,离“前五”目标相差甚远。
苏静的上任则带有明显的财务导向。她曾任星纪时代CFO,主导收购魅族并完成多轮融资,但其任期内魅族手机业务转向性价比路线,推出799元起的Note 16、1599元起的Lucky 08等机型,全年未发布旗舰产品。这种策略虽能短期冲量,却进一步稀释了魅族原有的品牌调性——曾经的“小而美”标签被撕下,用户忠诚度持续流失。
更棘手的是,频繁的战略调整让团队无所适从。沈子瑜曾突然宣布“All in AI”,暂停传统智能手机项目,称“魅族21 Pro将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完美句号”,一度引发外界对魅族退出手机市场的猜测;而苏静则力推性价比路线,与沈子瑜的高端化战略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左右互搏”不仅消耗了研发资源,也让渠道商和消费者对品牌未来失去信心。
手机业务:从“小而美”到“边缘化”
曾经的魅族以“小而美”著称,Flyme系统流畅易用,产品设计注重细节,拥有一批忠实粉丝(魅友)。但如今,其在手机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弱。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Top20手机品牌销量排名中,魅族仅列第十二位,市场份额不足1%,其他榜单甚至直接被归为“其他”。
高端化尝试折戟是重要原因。沈子瑜将目标锁定35岁左右的成熟用户,强调“热爱无界”的品牌焕新,但这一群体恰恰是华为、苹果的核心用户池。魅族20系列虽在配置上堆料,却缺乏足够的品牌溢价能力——当华为Mate系列、苹果iPhone依靠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构建护城河时,魅族的高端机型只能靠性价比勉强支撑,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而性价比路线同样未能奏效。苏静任期内推出的千元机虽然价格亲民,但在影像、性能等关键指标上落后于红米、realme等竞品。更致命的是,Flyme系统的优势正在被友商赶超: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OS在功能丰富度和系统流畅性上持续迭代,魅族的软件体验不再具有明显优势;在折叠屏这一增量市场,魅族更是迟迟未能推出相关产品,错失赛道红利。
黄质潘回归后,试图通过预热魅族22挽回局面。他强调“挑战世界最窄1.2mm边框白面板”,并喊出“唯怕魅族不再魅族”的口号,试图唤起老用户的情怀。但网友并不买账:“窄边框有什么用?性能、影像、系统才是核心竞争力!”显然,在手机行业高度内卷的当下,仅靠设计细节难以扭转颓势。
汽车业务:难产的“无界智行”
如果说手机业务的困境源于品牌与市场的错位,那么汽车业务的难产则与吉利的整体战略调整密切相关。2023年,星纪魅族推出“无界智行”开放平台,试图模仿华为鸿蒙智行,通过共享Flyme Auto的核心能力赋能车企。官网显示,其合作方主要是领克、极星、吉利银河等吉利系品牌。
但现实很骨感。今年4月,极星汽车宣布终止与星纪魅族的在华合资业务——作为合作方,极星汽车2023年全球销量仅5.46万辆,中国市场占比不足10%,惨淡的销量证明“无界智行”并未带来预期的生态加持。更关键的是,吉利正在收缩汽车品牌矩阵:几何品牌并入银河,极氪专注高端市场,这种“聚焦核心品牌”的战略直接压缩了魅族汽车的生存空间。代号MEIZU DreamCar MX的首款魅族汽车虽启动了共创计划,但量产时间表至今未明确。
黄质潘的破局难题
对于重新掌舵的黄质潘而言,摆在他面前的挑战远不止市场端的压力。内部组织动荡就是第一道难关:近期北京、上海、深圳分公司被曝裁员,员工赔偿标准引发争议——试用期员工仅获一个月工资补偿(N=0.5),正式员工虽拿2N赔偿,但大规模裁员已导致团队元气大伤。如何稳定军心、重建研发体系,是他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手机业务的转型同样刻不容缓。燃油车时代的供应链优势在新能源时代逐渐失效,魅族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极。参考上海、苏州等地的“腾笼换鸟”经验,武汉通过智改数转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或许能给魅族启示:汽车生产基地可以外迁,但将研发、设计、销售环节留在武汉,构建以软件和服务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网络,或许能帮助魅族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汽车业务的突围则需要更开放的思维。在吉利“多中心城市”战略下,魅族或许不必执着于直接造车,而是聚焦智能座舱、车机互联等软件领域,成为吉利生态中的技术供应商。毕竟,“无界智行”的核心价值在于Flyme Auto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若能将其打造成类似华为鸿蒙OS的跨平台解决方案,或许能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分一杯羹。
市场数据速览(7月30日)
截至7月30日收盘,A股市场呈现分化态势:沪指盘中创年内新高,最终收涨0.17%;深成指跌0.77%;创业板指跌1.62%。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84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411亿元。尽管大盘指数波动,但市场交投活跃度仍在提升,部分板块(如PCB上游的硅微粉原材料)传出放量预期,显示资金对细分领域仍有关注。不过,这与魅族所处的消费电子行业关联性有限,更多反映宏观市场情绪的变化。
对于魅族而言,能否在黄质潘的带领下扭转颓势,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存亡,更是传统手机厂商在智能时代转型困境的缩影。当“性价比”和“高端化”都难以奏效,“魅族不再魅族”的担忧或许正成为现实。
作者:天美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魅族“换帅罗生门”背后:手机难...07-31
- “已婚羞耻”:年轻人流行偷偷领...07-31
- 《狩猎》影评:当无辜者沦为猎物...07-31
- 家居巨头老板们的困境:行业寒冬...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