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越晚,智力下降越快?深度剖析熬夜对认知的影响
日期:2025-09-15 15:57:38 / 人气:5

这篇文章围绕一项长达10年的科学研究,深入探讨了熬夜(晚睡)与智力下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其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和作用机制,为人们敲响了关注睡眠健康的警钟。
1. 研究背景与概况
• 研究目的: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增加,保护认知健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该研究旨在探究“时型”(生物钟差异,如晚睡的夜型)是否是认知下降的潜在风险因素,以及睡眠质量和健康行为在其中可能起到的中介作用。
•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数据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生命线队列研究”(Lifelines Cohort Study),选取了23,798名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通过慕尼黑时型问卷评估参与者的时型,以连续的中点睡眠得分(校正工作日睡眠债务)衡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时型与认知下降的关联,并考虑年龄、教育程度和性别的调节作用。运用KHB方法检验睡眠质量、酒精摄入、身体活动和吸烟的中介作用。认知能力通过Ruff Figural Fluency Test(RFFT)评估,认知下降通过基线和10年随访的RFFT总分差值计算。
2. 研究结果
• 时型与认知下降的总体关联:研究发现时型与认知下降存在关联。在整体样本中,越偏向夜型、越晚睡的人,认知分数下降越明显。
• 教育程度的调节作用:教育程度对时型与认知下降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低学历组和中学历组未观察到显著的时型与认知下降关联,而在高学历组中,时型每增加一小时,每十年认知下降0.80分(95% CI: -1.34, -0.26)。这表明高学历人群更容易受到晚睡带来的认知下降影响,成为“晚睡受害者”。
• 中介因素分析:在高学历组中,睡眠质量和当前吸烟是时型与认知下降关联的重要中介因素。睡眠质量中介了13.52%的关联,当前吸烟中介了18.64%的关联。晚睡通常伴随着睡眠质量下降和抽烟,这两个因素综合起来解释了很大一部分认知下降的原因,而喝酒和缺乏运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
3. 研究细节与深入分析
• 样本特征与相关性:通过对样本总体和教育分层的特征分析(表1)以及变量相关性分析(表2)发现,高学历人群在认知水平基线、饮酒习惯、吸烟情况和睡眠质量等方面与其他学历组存在差异。例如,高学历人群更多为轻度饮酒,从不吸烟的比例更高,睡眠质量略好。同时,研究证实长期晚睡会使认知更容易下降,睡眠质量与健康行为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 中介路径分析:基于教育分层的中介分析显示,仅在高教育组中观察到显著的总效应和间接效应。路径A表明时型(睡眠中点每晚推迟1小时)会导致睡眠质量变差(PSQI增加0.45分)、轻度饮酒几率增加、重度饮酒几率增加、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减少以及吸烟几率增加。路径B说明睡眠质量变差、饮酒和吸烟等情况会对认知产生负面影响,如PSQI每增加1分,10年认知分下降0.24分,当前吸烟与认知下降2.21分相关。路径C和C'显示时型每推迟1小时,10年认知分下降0.80分(总效应),调整中介因素后间接效应仍显著,10年认知分下降0.59分,所有中介的合并间接效应显著,四个中介合计解释了约25.7%的关联,其中睡眠质量约占13.5%、当前吸烟约占18.6%。
• 时型差异与认知下降的关联:研究考察了时型差异与认知下降的纵向关联,发现中年人群中存在不同比例的早时型和晚时型。研究人员假设存在U形关系,即极端早/晚时型较中间时型会出现更大认知下降。单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和分组敏感性分析均提示晚时型与认知下降相关。但既有研究证据不一致,可能受极端早时型比例小、社会时差的影响以及低/中教育者和高教育者工作作息差异等因素影响。低/中教育者可能更易从事与自身时型匹配的灵活工时岗位,而高教育者多为“朝九晚五”工作,更难与自身时型匹配。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结论:在中老年高教育人群中,较晚时型与更明显的认知下降相关,约13.2%和16.8%的关联分别由睡眠质量差与当前吸烟所中介。这表明时型、睡眠质量和社会时差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认知功能。
• 建议:干预策略应同时关注减少社会时差(如推行更灵活的作息或工时制度)与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对于高教育人群,应推进戒烟等干预措施,并为其提供更灵活的工作制度,以减轻因时型不匹配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护认知健康。
作者:天美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反制政策针锋相对,短期芯片行业...09-15
- 西贝事件:给 “餐超” 的三点核...09-15
- 宗馥莉 “去娃哈哈”,难以完成的...09-15
- 配音演员的“铁饭碗”,不铁了09-15